「本文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对大多数人来说,“植物人”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群体,陌生之处在于对他们的状态缺乏了解,而熟悉之处则在于新闻或电视剧中有时会出现和他们相关的情节。那么真实生活中,“植物人”真的完全没有意识吗?他们会在“沉睡”多年后苏醒并恢复如初吗?
慢性意识障碍的三大病因
从医学上讲,“植物人”其实是患上了慢性意识障碍,指经过各种脑损伤以后,持续昏迷超过四周以上,期间不能与外界形成言语互动、双向交流、功能性交流的患者。
导致慢性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分成三大类。一类是外伤,比如车祸、暴力,这类原因占比最高,大致在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第二类就是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还有一类为缺氧性脑病导致,比如进行心肺复苏后脑部缺氧。
“植物人”并非完全无意识
慢性意识障碍有不同的病情程度,需要根据患者的意识水平来进行诊断。
医学上将慢性意识障碍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植物状态,一类是微意识状态。植物状态下病人昏迷较深,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解决方法;而微意识状态下,病人的眼睛可以自主睁开,并且如果在病人眼前来回晃动物体,病人的眼球可以跟随追踪。如果轻掐病人皮肤或进行一定刺激,病人的肢体也会有微弱反应。
哪种部位损伤会导致慢性意识障碍?
虽然目前对于“意识是什么”的回答还处于探索中,但医学层面认为,人体大脑中有一套专门的神经环路或神经网络负责主管意识,而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是维持意识最基本的神经机制。所以长期昏迷的病人都是因为这个系统遭受严重损伤,导致系统关闭或者活动能力下降,使得意识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如何诊断慢性意识障碍?
“植物人”的诊断相对比较困难,对医师专业性要求较高。因为慢性意识障碍本身的表现五花八门,而且“植物人”的意识是波动性的,这是很重要的特征,所以医师在诊断中需要根据经验来判断患者特别隐蔽的体征,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定。
对于大众来说,有一些简易的方法可供大家判断,比如观察病人的眼睛能否能追踪眼前移动的物体,能否能达到微知状态。相对来说微知状态的病人恢复的可能性更大,目前大部分治疗目标也是针对此类人群。
慢性意识障碍可以治疗吗?
对于慢性意识障碍的治疗,首先要强调及时,但对于“及时”的定义因人而异。比如有的病人在早期还处在比较重的外伤状态,需要在ICU进行救治,那就需要等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意识上的治疗。在慢性意识障碍的治疗中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分别是三个月、六个月和十二个月。三个月以内病人能够恢复的机会有50%,六个月时概率降到20%,六个月到十二个月时降到10%。
治疗有很多种选择,一般病人待病情稳定后可以做常规的康复治疗,包括床旁的肢体被动运动,家人的亲情呼唤等。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神经调控的方式,通过电刺激、磁刺激的方式,直接在患者头或颈部进行,以加速神经环路的活动。
总之,“沉睡”的人有苏醒的希望,只是过程中需要亲人付出更多的陪伴和付出。治疗“植物人”,表面上看是医学问题,实际上更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构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家属的负担。
专家: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何江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