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体检发现腔梗,意味着脑血管开始有病变,离 [复制链接]

1#

随着医疗条件的好转,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都会每天进行体检,但是在体检报告上最常见的就是“腔隙性梗死”、“腔隙性缺血灶”。很多中老年人一看到这些字眼,就感觉自己得脑梗了,脑梗死三个字,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自己的身上。

其实主要是不了解导致的,下面跟大家讲一下什么是脑梗和腔隙性梗死。

一、“腔梗”是不是“脑梗”?有什么区别?

我们通常所说的脑梗,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而腔梗(腔隙性脑梗塞)属于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指的是在影像学检查的时候,发现了大脑中有微小的“腔隙”,就如同脑梗塞造成脑细胞死亡之后留下的空洞一样,所以被称之为腔隙性脑梗塞。如果把脑部的血管看作为水管管道,那么,腔梗就是一些很细小的管道发生了堵塞,但是因为其他粗的管道能够保证水源充足,所以对于脑组织(也就是土地)的灌溉,并没有受到影响。

这两种疾病的症状有一部分很相似,有一部分有很大的不同。腔梗病灶非常小,而且发病区域不在功能区域,所以大部分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如果不去做头部的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可能一辈子都发现不了。但是也可以出现类似于脑梗死的症状,比如面瘫,失语,吞咽困难等,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出现偏瘫以及半身不遂。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后遗症。而脑梗死患者则基本上都会有症状出现,比如说失语,半身不遂,头晕头痛等,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死亡。脑梗死的危害更大,脑梗死在急性期可以达到5%到15%的死亡率,而致残率更是高达50%。

相同之处,那就是导致发病的高危因素相同,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吸烟等都是导致这两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现在社会老龄化,80岁也不稀奇,医院做一个头颅CT或者核磁共振,发现有腔梗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但是这些小小的梗死灶是你身体的一个警钟,告诉你应该对你的体质、生活饮食状态引起重视了。

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腔梗慢慢变成了多发腔梗,脑细胞的量就会慢慢减少,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现记忆力、计算能力、言语能力慢慢下降,甚至出现血管性痴呆。

所以,遇到腔梗不要惊慌,但也要重视它,把它当作动脉粥硬化来治疗,预防进展成脑梗。

二、一旦发现有腔梗或小缺血灶,要做到如下4件事!

对于没有症状的人,片子上报了“腔隙性梗死”和“腔隙性缺血灶”,大部分情况下,主要做好一级预防就可以了。

一级预防:指发病前控制脑梗塞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亦称病因预防。未发生脑梗塞但有发生风险的人群或个体,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为了防止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控制发病。做法如下:

1、筛查并控制危险因素(最重要)

除了年龄、遗传基因不能控制,其它可控的危险因素如果控制好,可以降低70~80%的脑梗风险。

常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房颤动、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斑块或狭窄、吸烟、过量饮酒、打鼾、缺乏运动等。

所以,重点是要筛查以上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改善生活饮食方式,坚持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2、多喝水

水是血管天然的稀释剂,平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喝温白开水,不要添加糖、蜂蜜、香精等添加剂,可以适当地喝淡茶(绿茶或红茶)或柠檬水,这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稀释血液,不仅有助于排泄*素,减轻体重,也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3、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坚持运动,每天大约2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跳舞、骑自行车或打太极拳。

4、健康饮食

日常饮食应该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白肉,高纤维、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为主,少吃油炸、烧烤、加工、腌制类食物等含脂肪、糖分、盐分高的食物。

“腔梗”与“脑梗”有可能是互相重叠的,但在危险程度上差异很大,在用药方面两者侧重点不同,要根据危险情况进行用药,不能都以治疗脑梗塞的方法进行用药,否则有可能过度治疗,承担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用药有疑惑,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