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头部CT常用报告模板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源:沙澧影像

1.正常头颅CT:

头颅形态如常,脑实质内无明显异常密度区及形态改变区。脑室系统、脑沟、裂、池无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2.正常头颅CT平扫+增强:

头颅形态如常,脑实质内无明显异常密度区及形态改变区,增强后颅内未见异常强化灶。脑室系统、脑沟、裂、池无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3.正常头颈部CTA:

扫描范围内主动脉弓、头臂干、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走行、管腔、管壁未见异常;

双侧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走行、管腔、管壁未见异常;

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走行、管腔、管壁未见异常。

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管腔、管壁未见明显异常,前后交通动脉未见开放。

1、颈部动脉CTA未见明显异常。

2、脑内动脉CTA未见明显异常。

4.正常脑灌注:

头颅形态如常,脑实质内无明显异常密度区及形态改变区。脑室系统、脑沟、裂、池无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颅脑CT灌注成像: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分布区血流灌注大致对称。

1、头颅CT扫描未见明显病变;

2、颅脑CT灌注成像未见明显异常。

5.脑出血:

头颅形态如常。左侧丘脑可见一大小约8mm×17mm的椭圆形高密度,CT值约56Hu,周围环绕低密度水肿带。脑实质余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脑室系统无扩张,脑沟裂池无加深增宽,中线结构无偏移。

左侧丘脑脑出血。

6.硬膜外血肿:

头颅形态如常。右侧额颞部颅骨内板下可见梭形高密度,大小约2cm×1.5cm,CT值约56Hu,邻近脑组织受压,右侧额骨局部骨质不连续。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脑室系统无扩张,脑沟裂无增宽,中线结构大致居中。

1、右侧额颞部硬膜外血肿。

2、右侧额骨骨折。

7.硬膜下血肿:

头颅形态如常,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右侧顶骨、颞骨骨质不连续,相应区头皮软组织肿胀。右侧额顶颞部颅板下见弧形高密度影,CT值约56Hu,最厚处约1.7cm,邻近脑实质呈受压改变,右侧侧脑室体部略受压变窄,右侧额顶颞叶脑沟裂略变浅,中线结构略向左移位。

1、右侧硬膜下血肿。

2、右侧顶骨、颞骨骨折。

8.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颅形态如常。双侧侧裂池、桥前池、环池、鞍上池、大脑纵裂池及双侧额叶部分脑沟内可见高密度影,边界模糊。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蛛网膜下腔出血。

9.脑挫裂伤:

头颅形态如常。右侧额叶近大脑纵裂可见斑片状低密度,边缘欠清晰,CT值约26HU,其内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影。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脑室系统未见扩张,脑沟裂池未见增宽,中线结构无明显偏移。左侧枕骨可见斜行透亮线影,局部骨皮质不连续,周围皮下软组织肿胀。

1、右侧额叶脑挫裂伤。

2、左侧枕骨骨折,局部皮下软组织肿胀。

10.陈旧腔梗软化灶:

头颅形态如常。双侧基底节区见多发斑点状脑脊液样密度。脑室系统无扩张,脑沟裂无增宽。中线结构无偏移。

双侧基底节区陈旧腔梗软化灶。

11.出血性脑梗死:

头颅形态如常。左侧枕叶见片状不均匀稍低密度,边缘模糊,其内夹杂斑点状高密度,局部脑沟变浅。双侧基底节区见多发斑点状脑脊液样密度。双侧侧脑室前后角白质密度减低,边缘模糊。中线结构无偏移。脑室系统稍扩张,脑沟裂略增宽。

1、左侧枕叶脑梗死,伴少量渗血。

2、双侧基底节区陈旧腔梗软化灶。

3、脑白质变性。

12.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头颅形态如常,右侧大脑半球可见大片状低密度影,累及右侧额、颞、顶及枕叶,局部脑沟消失,右侧脑室体部受压,中线结构左移。

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13.腔隙性脑梗死:

头颅形态如常。双侧基底节区可见小斑点状略低密度影,边界模糊,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脑室系统、脑沟、裂、池无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

14.脑实质肿瘤:

头颅形态如常。右侧额颞叶可见大片状等低混杂密度,边界不清,CT值约23-45Hu,增强扫描呈花环状不均匀强化,CT值约85Hu;病变沿胼胝体膝部向对侧生长;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脑受压,中线结构向左移位。

右侧额颞叶混杂密度,考虑胶质瘤可能。

15.脑室内肿瘤:

头颅形态如常。脑实质内未见明确异常密度及强化。四脑室增宽,其内可见团状软组织密度,大小约1.5cm×2.5cm,病灶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低密度囊变及高密度钙化,CT值约25-96Hu,增强后病灶可见不均匀明显强化,CT值约96Hu,相邻小脑可见受压改变;中脑导水管及幕上脑室明显增宽。脑沟、裂未见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

四脑室内肿物,考虑室管膜瘤。

16.听神经瘤:

头颅形态如常。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一大小约30mm×22mm的稍高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匀,CT值约Hu,病变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较明显强化,CT值约Hu。病变向右侧内听道内延伸,右侧内听道扩大;邻近小脑半球、桥脑受压、移位,第四脑室受压变形。

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及强化。脑室系统无扩张,脑沟裂无增宽,中线结构无偏移。

右侧听神经瘤。

17.脑膜瘤:

头颅形态如常。右侧额部大脑镰旁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直径约1.2cm,病灶边缘光整,边界清晰,CT值为Hu,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相邻脑回受压;增强后病灶均匀明显强化,CT值为Hu,可见脑膜尾征。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脑室系统未见扩张。脑沟裂池未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

右侧额部脑膜瘤。

18.垂体腺瘤:

鞍内见一横截面大小约18mm×26mm的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CT值约Hu,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强化,CT值约Hu;鞍内未见正常垂体组织,病灶向鞍上生长,充满鞍上池;左侧海绵窦局部受压。鞍旁结构未见明确异常。

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及强化。脑室系统无扩大,脑沟裂无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鞍内软组织肿块,考虑垂体腺瘤。

19.大枕大池:

头颅形态如常,脑实质内无明显异常密度区及形态改变区。枕大池增大。脑室系统、脑沟、裂、池无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大枕大池。

20.蛛网膜囊肿:

头颅形态如常。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右侧中颅窝颞极前方可见一大小约1.6cm×2.7cm的不规则脑脊液样密度影,边界清楚,颞极受压后移。脑室系统无扩张,脑沟裂无增宽,中线结构无偏移。

右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

21.病*性脑炎:

头颅形态如常。右侧颞叶脑回肿胀,可见大片低密度,边界模糊,CT值约Hu,增强后病变边缘轻度线状强化。脑实质余部未见异常信号。脑室系统无扩张,脑沟裂无增宽,中线结构无偏移。

右侧颞叶低密度,结合病史,考虑病*性脑炎。

22.脑结核:

头颅形态如常。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等密度及低密度小结节,CT值约Hu,部分病灶内可见钙化,周围可见轻度水肿,病灶直径约cm-cm。增强后可见病变结节状、环形明显强化,CT值约Hu。鞍上池、外侧裂池密度增高,可见点状钙化,增强后局部可见脑膜强化。双侧侧脑室变小,脑沟略显模糊。中线结构居中。

脑内多发异常密度结节及鞍上池、外侧裂池密度增高,局部脑膜强化,考虑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性脑脓肿。

23.脑囊虫:

头颅形态如常。右侧基底节区、右侧顶叶、左侧额叶、丘脑脑实质内散在多发小圆形低密度,CT值约Hu,部分病变内可见小结节状致密影,CT值约Hu,部分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水肿;病灶直径约cm-cm,最大位于左侧额叶,直径约cm;增强后部分低密度影内出现结节状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部分病变无强化。脑室系统未见异常。脑沟、裂、池无明显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脑内多发结节状低密度,考虑脑囊虫。

24.脑脓肿:

头颅形态如常。右侧颞叶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直径约1.3cm,CT值约23Hu,增强扫描病变周边可见环状明显强化,囊壁厚薄均匀,无明显壁结节,CT值约56Hu。该病灶周围见大片水肿带,局部脑沟、脑裂模糊。右侧脑室受压变窄,脑中线向左移位。

右侧颞叶脑脓肿。

25.动静脉畸形:

头颅形态如常,右侧额叶可见一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病灶,其内可见点状、线状高密度钙化和低密度软化灶,CT值约Hu,增强扫描病变内可见点状、线状血管强化影,周边可见粗大的迂曲血管。脑室系统未见异常,脑沟裂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右侧额叶动静脉畸形。

26.动脉瘤:

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局部管腔呈瘤样扩张,大小约1.2cm×1.0cm。

右侧颈内动脉、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管腔、管壁未见异常。

双侧大脑前、大脑中、后动脉显示良好,造影剂充盈均匀,管壁光滑,未见管腔狭窄或扩张。前交通动脉及右侧后交通动脉开放。

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

27.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扫描范围内主动脉弓管壁可见点状钙化,管腔未见狭窄;头臂干、双侧锁骨下动脉走行、管腔、管壁未见异常;

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管壁可见斑片状钙化,管腔明显狭窄,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可见局限性软斑形成及斑点钙化,管腔狭窄约30%,虹吸部可见管壁钙化,管腔轻度狭窄。

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可见管壁钙化,管腔狭窄约50%,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走行、管腔、管壁未见异常。

双侧大脑中动脉、后动脉呈串珠状改变,管腔粗细不均匀,以右侧大脑后动脉为著。

1、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2、脑内动脉硬化表现。

28.颈动脉狭窄:

扫描范围内主动脉弓管壁可见点状钙化,管腔未见狭窄;头臂干、双侧锁骨下动脉走行、管腔、管壁未见异常;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管壁可见以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65%;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管壁可见以混合性斑块,管腔狭窄80%;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管壁可见以钙化斑块为著的混合斑块,管腔狭窄50%;

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走行、管腔、管壁未见异常。

双侧大脑前、中动脉管腔、管壁见轻微不光滑异常,大脑后动脉管腔狭窄70%。

1、双侧颈内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管腔中度狭窄,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管腔重度狭窄,

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管腔轻度狭窄;

2、脑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异常,双侧大脑后动脉管腔狭窄70%。

29.颈动脉重度狭窄:

扫描范围内主动脉弓管壁可见点状钙化,管腔未见狭窄;头臂干、双侧锁骨下动脉走行、管腔、管壁未见异常;

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管壁可见以非钙化斑块为主的混合斑块,右侧颈内动脉局部狭窄约95%,左侧颈内动脉局部狭窄80%;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管壁多发以钙化斑块为主的混合斑块,管腔轻度狭窄。

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走行、管腔、管壁未见异常。

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管壁见不均匀改变异常,管腔轻度狭窄。前后交通动脉未见开放。

1.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部、虹吸段管壁多发的混合性斑块形成,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轻度狭窄;

2.脑动脉CTA表现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管腔轻度狭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