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内一科医护人员紧密协作,为一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窗口期实施了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显著效果,为患者今后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
患者李某,老年女性,患有“2型糖尿病”史1年余,血糖控制差。入院前2小时突然出现左侧口角歪斜、下垂及流涎,左侧肢体无力,左下肢肌力3级左右,上肢偏瘫,不能抬举,不能坐稳及站立,言语不清,呕吐1次,以“急性脑血管病”入住我院。
急性脑梗死所致局部脑缺血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脑缺血半暗带组成,坏死区中脑细胞死亡,缺血伴暗带由于存在侧肢循环,尚有大量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缺血伴暗带血液,该区脑组织损伤是可逆的,神经细胞有可能存活并恢复功能。缺血伴暗带具有动态的病理生理学过程,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和严重程度的加重,中心坏死区越来越大,缺血半暗带越来越小,大部分缺血伴暗带存活的时间仅有数小时,因此,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必须在发病早期进行,能有效挽救缺血伴暗带组织的治疗时间,称为治疗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一般不超过发病6小时,临床上更是限定在4.5小时内,如果血运重建的治疗方法超过其治疗时间窗,则不能有效挽救缺血脑组织,甚至可能因再灌注损伤和继发脑出血加重脑损伤。
患者做头颅CT示急性脑梗死并且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科室主任及主管医生积极给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死溶栓的重要性,使家属打消了思想顾虑,主动配合。医生及时给与了患者静脉溶栓,溶栓后2小时患者左下肢肌力由溶栓前的3级恢复到4—5级,第二天左上肢肌力由溶栓前的0—1级恢复到2—3级,都较溶栓前肌力明显改善,虽然未使患者的肌力完全恢复正常,但有效终止了一系列“瀑布式”缺血级联反应,弱化了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性作用、自由基生成等,及时阻止了该*性物质对缺血脑细胞的损害扩大,使患者患侧肢体恢复了部分功能,增强了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填补了我院无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空白,在我院内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脑梗死属于高发病,许多患者留有后遗症,例如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智力障碍、大小便障碍等,在医院治疗结束后,回归家庭,需要家属或其他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这样才能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1.饮食方面∶如患者无其他疾病的饮食限制,一般情况下,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戒烟戒酒。
2.运动方面∶坚持每天中等强度运动半小时左右,根据个人及家庭情况,选择运动方式,运动不易剧烈,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合理休息和娱乐。
3.病人及家属应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和及时就诊的指征;按照医生的医嘱正确服用药物,定期复查。主要病因是脑血管堵塞。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运动少、家族遗传、吸烟等。
4.病人和家属应掌握简单的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的方法,例如保持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避免肢体挛缩、屈曲畸形。如果条件允许,可在专门的康复中心进行康复。
5.鼓励病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在功能恢复过程中,做到坚持锻炼,循序渐进。
6.脑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些患者会患上脑梗后抑郁症。家属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