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8386.html据有关统计,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中国人群的终生卒中患病风险居世界首位。在所有卒中住院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约占81.9%。为给这类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治疗体验,近日,医院专家团队开展了一项神经介入治疗新技术——在患者手部的合谷穴开个小口,经桡动脉穿刺后,就能在颈动脉内置入支架、疏通血管,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代成波及其团队为杨老植入支架
日前,82岁的杨老(化名)因发作左侧肢体无力入住医院神经内科。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杨老右侧半球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医生建议她做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
“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也称神经介入治疗,通过在患者颈动脉里植入支架,可以使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再通,确保血液供应。”医院神经二科主任代成波介绍,颈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动脉均可以为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犯罪”血管,血管产生血栓、发生堵塞时,抑或是颈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时,患者就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植入支架,正是为了让血管畅通,避免因大面积脑梗死而造成猝死。
以往,神经介入治疗大多经过股动脉穿刺植入支架。但代成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经股动脉入路手术后,术后出血、创口难以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总发生率约2%-8%,部分并发症可危及生命或导致截肢风险,如后腹膜血肿、腹股沟血肿、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股动静脉痿及股动脉闭塞等。针对一部分有较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往往还需要用上价格高昂的封堵器来止血,增加医疗成本支出。
对此,代成波想带领团队践行当前最新的入路技术——在位于患者手部的远端桡动脉开展穿刺。
杨老表示,自己之前放过三个心脏支架,都是通过股动脉入路。因为年纪大,身体基础疾病较多,之前做完手术后,她1天都得卧床,非常难受。得知桡动脉入路疗法后,她主动提出想试一试,从“手上”做手术。
患者术后
8月22日,代成波及其团队为杨老实施了右手远端桡动脉穿刺术,成功在其颈内动脉置入支架。术后,老人自行按压创口10-20分钟后就实现了愈合止血,也可以自如下床活动。次日,杨老出院,称赞这次手术体验舒适。
代成波表示,对比起股动脉穿刺,远端桡动脉入路技术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既不影响患者手部活动,也能降低局部出血、血肿风险,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此外,该方法术后发生血管闭塞的几率显著降低,安全系数更高,也减少了患者护理方面的负担。
“这将是一个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我们也会继续这一领域的探索,希望每一点改进都能让患者实实在在地获益。”代成波说。
南方+记者陈伊纯
通讯员郝黎张蓝溪靳婷
陈伊纯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