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见习记者*慧记者张漫通讯员朱一艺许咏怡)房颤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形成血栓,导致脑中风。近日,广州医院副主任医师林晓圳携团队通过“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治疗,帮助房颤患者陈女士恢复正常心律,同时成功将血栓和出血风险降到最低。“左心耳封堵”新术式为房颤患者提供了远离中风、改善生活质量的新选择。
多年房颤患者突发危机
46岁的陈女士10年前便出现心悸症状,检查发现心肌肥厚、心房颤动,但陈女士感觉症状不算严重,不太在意,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一年前,陈女士突发中风,取栓治疗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预防卒中复发。近日,陈女士因消化道出血再次来到广州医院,检查提示血色素进行性下降至81g/L(正常值一般为~g/L)。
据广医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晓圳介绍,房颤患者是血栓栓塞、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因患者心跳很不规则,血液容易淤滞形成血栓,血栓会顺着血管随血液流到身体各部位,如果进入大脑,就会发生脑中风,严重者导致死亡。传统上,房颤患者一般通过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来预防脑卒中,但抗凝治疗加大了出血风险。
两项治疗围剿房颤血栓“老巢”
面对房颤+血栓两大难题,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晓圳携团队经综合评估后,建议陈女士行“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治疗。射频消融是针对房颤来源部位进行电路的隔离和改良,目的是恢复正常心跳,帮助患者将房颤转为正常心律。
同时,检查提示,陈女士心房过大,房颤有一定复发率;并且陈女士为非瓣膜性房颤(此类患者尤其容易在左心耳形成血栓),她的左心耳开口直径达34mm,呈菜花状,梳状肌发达,这是所有心耳形态中血栓形成风险最高者。因此林晓圳建议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针对血栓形成部位——左心耳进行封堵,避免未来血栓栓塞,大大降低卒中风险。
由于陈女士左心耳开口直径过大,常用的封堵器没有合适型号。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晓圳携团队反复确认手术流程、评估所有可能风险后,决定为陈女士于局麻下行手术治疗,选择双盘状封堵器,采用“三明治”封堵策略,封堵后多角度观察无残余分流,牵拉封堵器固定稳妥,食道超声检查封堵良好,一次性封堵成功。术后陈女士恢复正常心律、心慌症状减轻,无不适症状,两天后情况稳定顺利出院。
名词解释
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术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特别是在腔内超声引导下,患者无需全麻,恢复快,手术舒适度提高。术后1~2天即可出院。并且术后短暂抗凝后可改为抗血小板药物,既降低了患者术后服用抗凝药物的比例,出血风险和脑中风发生率也大大降低,生活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