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好医院有效引导,促进思维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的精心设计,有效引导与激发,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品质行之有效的一种策略。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学,探寻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有效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走向深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中国论文
一、有效引导,让学生思维从形象向抽象提升
小学高年级阶段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越来越复杂,学生越发感到数学很枯燥,于是渐渐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如果能帮助学生打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的通道,让抽象的文字或符号语言转化为鲜活的直观图形,将直观的图形与抽象的文字、符号建立联系,让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共舞,用恰当的图形演示数学中最本质的属性,则可有效为数学知识的建构奠定基础。
在教学《分一分(一)》中,分数的意义看似简单,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往往却一知半解,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呢?教师出示“分苹果”情境,从两人分两个苹果中引出平均分,再到两人怎样分一个苹果中产生思维冲突,引发学生的思维视角由整数向分数过渡,自然引导出每人分到苹果的“一半”, 而“一半”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语言,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学生中有用文字、图形、 、等表示的。由实物到图形,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将学生创造出的图形与分数联系起来,让学生直观理解的含义,在比较中得出表示的优越性,借助图形直观帮助学生对抽象的形成表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是生活经验数学化的结果,接着让学生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翻译成图形语言,用图形去阐释数的本质,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领学生经历由感性表象到理性概括的数学化过程。
二、有效引导,让学生思维从肤浅向深层发展
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深浅反映了一个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观察、猜测、分析、归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对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要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数学活动,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去有效建构新知识,引导学生思维在自主建构中不断发展,让学生思维从肤浅向深层发展。
如教学《游戏公平》时,教师提出:你能替小明和小华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吗?笑笑提议:“用掷骰子的办法,点数大于3,小明先行;点数小于3,小华先行。”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你认为笑笑的方法公平吗?”再引导猜想:“骰子掷出后点数大于3和点数小于3的次数是否相同?”学生经思考后发现不公平,因点数大于3有4、5、6三种,而点数小于3的有1、2两种,这样掷出点数大于3的可能性大,掷出小于3的可能性小。于是又应顺势引导:“既然笑笑的游戏规则不公平,你能用骰子设计一个对两人都公平的游戏规则吗?”激发学生想出如下游戏规则:①掷出1、2、3小华先走,掷出4、5、6小明先走;②掷出1、2小华先走,掷出5、6小明先走,掷出3、4都不走;③掷出1、3、5小华先走,掷出2、4、6小明先走等。在教学中,面对这样的回答,很多教师往往就戛然而止。从学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仍然停留在浅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教师又继续引导:“在设计一项游戏规则时,总是要求规则简洁、易懂,你能把这个游戏规则设计得再简洁一些吗?”这样对学生的思维抽象的概括要求就更高了,要求学生对数的大小、个数、特征进行判断、分类、概括。于是学生设计出诸如: 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或等于3小华先走;点数大于4小明先走,点数小于3小华先走;点数掷出偶数小明先走,点数掷出奇数小华先走等这样的游戏规则。
三、有效引导,让学生思维从无序向有序转化
有序思维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科学、快捷、针对性强、合理的思维程序,它能够指导学生有序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避免了盲目、凭经验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让思维更加有条理。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思维方式。
如教学:用2、6、8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引导思考:怎样才能很快地写出所组成的三位数且不遗漏、不重复?学生体会到:百位上是2、6、8的数各有两种情况,所以一共能写出6个数。经老师的点拨,学生深刻体会到凭经验可能会出现遗漏或重复情况。而有序思考却能按一定的规律去写。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资源,经常有意识地渗透,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有序,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深刻化。
四、有效引导,让学生思维从顺向到逆向拓展
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一般思维,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时,既要发展学生的顺向思维,也要注意其逆向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从顺向思考到逆向思考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总之,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思维水平起点,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在自主探究中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由低级到高级逐渐走向深刻,感悟数学本质,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狮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