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医院有一支专业强、业务精的巾帼医护队伍,她们英姿飒爽,脚踏实地,技术精湛,服务周到,她们用责任、担当、仁爱凝聚起澎湃、强劲的巾帼力量,用一腔热血守护着人民健康,展现出新时代女性风采。她们中多人获得省、市“三八红旗手”、“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进她们的世界,聆听她们的心声,体会她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甘苦,感受她们的风采。
董乃俊:
医患共同努力就会“好孕”来
WomensDay
名片:董乃俊,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多次获得市级新技术引进奖等奖项。
感言: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心愿,而对于不孕不育的人群来说,试管婴儿技术无疑是“送子福音”。辛苦了我们,却换来千家万户的笑容,值得。
故事
董乃俊从事妇产科、生殖医学临床教学及科研30余年,从事不孕症试管婴儿、人工授精及宫腹腔镜微创治疗20余年,对各种妇产科常见病、妇科内分泌及不孕症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让不少人实现了当父母的愿望。
杨女士夫妇相互恩爱,相互体贴,同时又对自己的病情非常了解,可他们结婚两年未孕,医院就诊,未能找到不孕原因,男方体格检查正常,精液检查正常。女方无盆腔手术史,内分泌检查正常,盆腔检查正常。
“这究竟是什么回事呢?”董乃俊介绍,“我通过仔细询问他们的病史,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杨女士曾经有过肺结核,这很可能就是她不孕的原因。”
于是,董乃俊建议杨女士做子宫输卵管照影检查,但她却顾虑,身体好好的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董乃俊耐心给她解释后,最终杨女士同意接受检查。
几天后,检查结果果然提示,由于结核的影响已经造成杨女士的双侧输卵管堵塞。此时,杨女士夫妇既焦虑又担心,连忙询问下一步怎么办。“最佳的治疗方案就是选择试管婴儿。”董乃俊介绍。一个月以后,杨女士夫妇再次来到诊室对董乃俊说:“我们信任你,决定在你这儿做试管婴儿。”
董乃俊给他们制定了科学适合的方案,最终等来了好结果,杨女士怀孕了。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30天后,当地B超检查提示她是双胎妊娠,一个胎儿位于宫内,另一个胎儿位于左侧宫角,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当地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切队一侧宫角,同时行宫内妊娠人工流产。
“请你一定要想办法保住我们的孩子。”杨女士夫妇不甘心,他们流着泪再次来到了董乃俊的诊室。
“其实,她的病情比较复杂,比较稳妥的方案就是采取当地医生的建议,可是面对他们恳求的目光和信任,我决定冒险一试。”董乃俊对他们说,“病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如果想要保住宫内的孩子,可以腹腔镜下行患侧的宫角妊娠物剔除加宫角修补术,但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刺激,早期可能会引起宫内胎儿的流产。随着妊娠的进展,晚期会出现子宫破裂、胎儿早产的可能。如果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承担这个风险,我可以一试。”杨女士夫妇立即说:“我们愿意。”
最终手术成功了,胎儿保住了。9个月以后,杨女士顺利诞下一个健康的宝宝,一家人开心地笑了。董乃俊也笑了,她说:“医患共同努力,才会有好孕的到来。”
近年来,董乃俊带领她的团队不断攻克难关,学习先进技术,优化促排卵方案,实施精细化管理,给一个又一个家庭送去笑声。在年疫情期间,他们也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通过“云”医院生殖专家保持联系,进行病案讨论,学习新知识,互通有无。据介绍,目前这里的“试管婴儿”成功率由以前的30-40%提高到50-60%,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陈蓓蕾:
活出当代女性最美丽的模样
WomensDay
名片:陈蓓蕾,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内八支部书记,江苏省脑卒中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多项研究获省、市级医学新技术奖。
感言:患者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当他们以性命相托,我们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
故事
“还记得年,我第一次走进医院的那个早晨,初秋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落在雨后略湿润的小路上,那些跳跃的金色的影子,一如我当时的心情:骄傲、欣喜、忐忑、对未来充满憧憬。”
20多年,光阴荏苒,陈蓓蕾从一名稚嫩的医学毕业生,成长为神经内科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脑卒中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至今,她都难忘年冬天的那个寒冷的夜晚,一位发病13个小时的基底动脉闭塞的矿工因突发昏迷被送到医院,生命处于危险中。就是她的冒险取栓建议,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
陈蓓蕾介绍,当时我们刚刚开展血管内取栓治疗,对于后循环、发病时间超过6小时的患者进行取栓,指南还没有推荐,临床上也没有相关的经验。考虑到对于这样危重的患者,传统治疗的结果往往是九死一生。“在认真评估风险以后,我决定建议患者进行取栓手术,手术很顺利,第二天患者便苏醒,几天后步行出院。令人高兴的是,年国际相关指南也出来了,而我们的多位患者,早在该指南颁布之前就已因这项治疗而获益。”
正是这种冒险精神,医院脑卒中团队在扬州地区率先开展多项脑卒中新技术项目,获得省、市级科技奖、医学新技术奖项共计10项,其中包括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奖两项。
目前,她担任扬州大学硕士、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已指导15名硕士研究生。她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多项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表SCI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作为一名中共*员,医院内八支部书记,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支部*员长期资助*哈萨克斯坦族贫困儿童的学业,定期为孤儿院儿童、敬老院老人送温暖;与扬州*分区干休所开展*民共建活动。年,陈蓓蕾赴*新源县对口支援,开展了当地第一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取栓治疗;年,她赴陕西省榆林市、富县对口支援,医院开展了第一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推动了当地的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的开展;年,她积极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高质量完成组织交付的工作任务。
虽然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她常常表现得严肃、认真、风风火火,是不折不扣的“女汉子”;但是在工作之余,她还是更愿意享受小女人的快乐:读书、追剧、养花养草、旅游摄影,爱咖啡爱甜点。她的“闲诗三首”被《健康报》“寻找白大褂诗人”专栏收录,随手创作的美篇“谁道闲情抛掷久”也有较高的点击率。
“爱工作、爱生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最真实的自己!”陈蓓蕾说,“这应该是当代女性最美丽的模样吧!”
朱庆捷:
“小身板”蕴藏大能量
WomensDay
名片:朱庆捷,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先后荣获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品管圈评比二等奖、第四届中国护理质量大会“护理质量提灯奖”等。
感言:我愿做一棵小草,渺小而有生机,温热而坚强,平凡而不失伟大
故事
初见朱庆捷时,瘦小的模样让人心生爱怜,可她却带领着全科80名护理兄弟姐妹救治患者生命,抚慰患者心灵,钻研新技术新项目。她的雷厉风行,踏实肯干,让所有认识她的人不禁感叹道——小身板蕴藏大能量!
从事危重症护理工作的20个春秋里,朱庆捷多次获得年度先进工作者、年度优秀护士、优秀护理管理者称号。她不骄不躁,踏踏实实的开展工作,用心护呵护患者。在所有人的印象里,她就是个“拼命三郎”。工作日的晚上七八点下班一直是常态,临下班前一定要在病房里再转一圈,查看特殊患者交接、检查特殊医嘱落实、盯紧病房行*安全……更不用说24小时电话online随叫随到。即使家人已经为她准备好生日宴,也会因为一个需要进行ECMO急救的电话立刻赶赴病房,一直到凌晨1点半才回到家中。
朱庆捷对工作认真严格,对患者却是极其和善,她总是以微笑来面对每一位患者。每天,她都会去和清醒患者嘘寒问暖,倾听他们的诉说与心声,送去安慰与关怀,带去爱与生活的力量。
有一年3月8日,正好是一位病患阿姨的生日。朱庆捷带领大家围在患者旁,点燃生日蜡烛唱起了生日歌,短暂温馨而又特殊的祝福让阿姨流出了感动的泪水。阿姨说:“你们就是我的家人。”
作为领头雁的朱庆捷坚持不懈地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新项目,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带动着科里的护士们,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她重视护理团队建设,着力护士的培养与规划,积极为护士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大家参加各种课题和竞赛活动。大家齐心协力,不断进取,科室曾荣年江苏省护理学会危重症护理学术会议最佳团队二等奖、年第四届中国护理质量大会“护理质量提灯奖”推荐奖等众多奖项。
年初,新冠疫情席卷中华大地,重症医学科以郑瑞强副院长为首的重症团队先后10人驰援武汉和市三院,朱庆捷带领科室兄弟姐妹们毫不松懈,坚守好大本营的同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8月疫情警报拉至*,8月12日朱庆捷和科室於江泉主任被国家卫健委调派援疆,责任在心,使命在肩;在*的20天,医院的ICU进行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工作,她用智慧和胆识与队员们圆满完成了援疆任务,展现了扬州的重症护理水平,赢得了多方赞誉。
她是护士,坚守岗位、义无反顾、精益求精;她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温情流泻、用心演绎;她展现了“巾帼力量”的责任和担当。
方方:
一起驶向幸福的港湾
WomensDay
名片:方方,医院外科第三*支部副书记,胃肠中心病区护士长,硕士研究生,副主任护师,南京医科大学、扬州大学兼职教师,被评为扬州市卫健系统优秀*务工作者,荣获江苏省“优秀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扬州市优秀护士”等多个奖项。
感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着远方,满怀希望
故事
方方,36岁,是护理姐妹口中可爱可敬,高瞻远瞩的“方姐”;是病人心中的善解人意,排忧解难的“守护神”;是医学生眼中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领路人”。科室里很多人都形容她为“百宝箱”,她身体里仿佛蕴藏着一个巨大的能量体,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独有的魅力。
作为病区护士长,方方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每天早晨7点15分,总能在病房里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肠外科三分之一的病人都是造口人士,要佩戴人工肛门袋生活,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方方一有空就到病房同造口人士拉家常,举实例,讲故事,让病人看到希望,树立信心。曾经有位年轻女病人,刚生完宝宝2个月,做了造瘘手术。病人和家人的心理负担非常大,不能接受,一度拒绝手术。方方与其慢慢交流,细细解说,化解了她的心结。通过努力,病人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最终康复出院。
为帮助更多人对造口的认识,她组织护士姐妹拍摄造口袋更换视频,推送给患者和家属,组建“阳光之家造口联谊会”,将造口人士聚集起来彼此交流,互相开导。国际造口日,她更是发动各方力量,召集了多名造口人士共聚一堂,分享造口护理经验,日常保养小窍门,病友间正能量倍增。她也因此获得病人的高度认可。
作为临床护理专家,长达15年的专科护理临床工作,练就了她敏捷的洞察力,精准的判断力和高超的沟通能力。面对各种病情复杂的患者、难沟通的患者或家属、病区存在很棘手的问题时,她总能及时出现,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及时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把一些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众所周知,护理工作是十分琐碎、繁杂沉重的体力活,然而就这份“体力活”在她眼里就是最精细的艺术,需要情感的投入,需要用心的呵护。
在病区管理方面,她更是行家里手。她有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实行弹性排班,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了一支充满爱心、责任心、同理心的护理团队。她经常说,“我希望我带过的护士个个都是精英,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她始终认为,只有团结友爱的团队才能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胃肠外科病区在她的带领下,医护高效协作,护患和谐共处,团队充满生机活力,医院明星科室和标杆集体。如果说科室是一个行驶的船,那她就是风向标、掌舵人,带领科室护理姐妹和患者一同驶向幸福的港湾!
(苏宣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