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丁苯酞可以完全取代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吗医生为您讲清楚 [复制链接]

1#

丁苯酞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临床上很多患者都在应用这种药物来治疗脑梗死,也确实是使用了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很多朋友认为这种药物的疗效非常好,可以取代阿司匹林,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方面的问题。

丁苯酞到底有哪些作用?

丁苯酞的说明书上是这样写的:

药效学研究显示,丁苯酞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可明显缩小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丁苯酞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发挥上述药效作用。

很多朋友看到这些描述以后都感到疑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下面张医生就为您解读一下。说明书这段内容主要说了4个方面的作用:

改善微循环丁苯酞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区域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增加缺血区域的毛细血管数量。朋友们都知道,脑梗死的根本原因是大脑局部的血液供应出了问题,丁苯酞可以通过改善局部的血供来改善脑梗死的症状。

丁苯酞改善局部缺血的药效是非常明确的,它采取的二期临床试验的对照组,就是常用于改善微循环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参照。结果显示,丁苯酞在改善微循环方面疗效是非常不错的。

抗血小板丁苯酞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的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液的黏稠度。脑梗死是由于血管局部形成血栓,造成的脑部供血异常引发的功能障碍。

而血小板一般是这些血栓的启动因素,因此,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死复发的风险。

阿司匹林之所以可以成为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基石,与它在抗血小板方面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抗炎、抗氧化一说到抗炎,朋友们很自然就会想到细菌、病*等微生物引发的炎症反应。事实上,炎症反应在人体内是无处不在的,并不一定非由微生物引发。

炎症会引发细胞功能障碍。脑梗死后,局部的神经细胞也会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引发细胞凋亡。而丁苯酞可以抑制这种炎症反应,从而对神经细胞进行保护。

局部缺血的区域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这些物质会对神经细胞造成破坏,而丁苯酞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神经细胞保护丁苯酞可以改善脑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同时还可以减轻脑水肿,缩小脑梗死体积,这些作用都对神经细胞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缺失与神经细胞的损伤是密不可分的。丁苯酞从多个方面对神经细胞进行保护,从而达到了缓解脑梗死病情的作用。

丁苯肽可以取代阿司匹林吗?

有医学常识的朋友们都知道,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石,这是因为阿司匹林主要有4方面的作用。

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的功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稳定动脉硬化斑块,使易损斑块转变为稳定斑块。抑制血管重构。

这4方面的作用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是非常关键的。丁苯酞与之相比,其所起的作用大多发生在疾病的早期,而在稳定期,其作用并不特异。所以,丁苯酞根本无法取代阿司匹林的作用。

而且,在使用丁苯酞时,有2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使用丁苯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所有的药物在使用前,都有些注意事项,丁苯酞也不例外,下面张医生和朋友们科普一下用药过程中容易出问题的2个地方

使用丁苯酞的时候不可以停用阿司匹林丁苯酞虽然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但并不是很强,根本无法达到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强度,但丁苯酞可以和阿司匹林起到协同作用。在脑梗死急性期一起服用,可以起到1+12的作用。因此,在使用丁苯酞的过程中,不能随意停用阿司匹林。

丁苯酞只适用于脑梗死的急性阶段一般丁苯酞的使用周期不应该超过3个月,因为3个月后脑梗死的病情基本进入稳定期,这个阶段再继续使用丁苯酞取得的收益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仔细回顾一下丁苯酞的作用,都是作用在急性期,对于稳定期,基本不会有什么作用。况且,丁苯酞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

主要副作用是肝损害,长时间使用会增加肝损害的风险。受益很小,而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就没有必要长时间使用了。

总结

丁苯酞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药物,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虽然丁苯酞也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阿司匹林。同时需要注意,在丁苯酞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服用阿司匹林,丁苯酞的治疗周期不应该超过3个月。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