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1岁男子睡梦中突发脑梗,幸好医生在旁监 [复制链接]

1#

10月10日凌晨2点半左右,正医院做睡眠监测的患者周先生(化名)突发脑梗,负责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睡眠技师罗连第一时间发现意外,及时将周先生送往急救,从发现病发到完成检查第二次送往ICU进行溶栓治疗,仅用了一个半小时。

▲正在上班的罗连

“他(周先生)51岁,有点胖,来做检查前看上去还是一切正常的。”罗连告诉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今年9月10日,刚刚完成2年规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她和其他两位同事一起被派往云南香医院,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高原睡眠呼吸障碍”重点科研课题,周先生来做检查当晚,正好是罗连轮值。

准备工作、接线、连接设备,罗连医院做睡眠监测的周先生接上监测设备。“他有睡眠时严重打呼噜的情况,需要确诊是不是呼吸暂停综合征。”罗连说,如果顺利的话,周先生需要在房间睡上一晚,第二天早上七点左右就可以完成监测回家。

当晚做监测的患者一共有三个。凌晨2点28分,扛着睡意认真监控仪器数据指标的罗连突然发现,周先生的脑活动显示他已清醒。出现这种情况,罗连总会习惯性地去病房看看是怎么回事。刚打开门,罗连就发现不对劲。“他已经醒了,有意识,但是不能说话,很急躁的样子。”罗连说,周先生看到有人进来,用力地挥动手求救,罗连立即呼叫值班医生和护士,找来同事继续监测其他两位做监测的患者,第一时间把周先生送往ICU急救。

急诊科室医生对周先生做了血液、头颅CT和核磁共振等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病人病症为急性脑梗死,即“中风”。中风的病情来得很快,黄金时间窗只有四个多小时。一旦没在最佳抢救时间内进行治疗,对大脑的伤害将是不可逆的。“从第一次送进ICU,到完成检查,再到送回ICU进行溶栓治疗,大概是一个半小时。”罗连说,周先生接受治疗时,自己才算放下心,回到监测室继续治疗。罗连了解到,第二天上午11点,周先生就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

今年26岁的罗连从事睡眠技师工作已有两年,但还是第一次遇上这种突发脑梗的情况。“我们晚上做监测是不能睡觉的。”罗连说,每周三个夜班,日夜颠倒,没有夜班的上班日也要正常上班,对身体影响也大,加上迪庆海拔多米,刚来一个多月,仍有头痛、头晕等高原反应,但工作繁重,一点也不能放松警惕。罗连说,上夜班时为了不打瞌睡,她习惯多喝喝热水,能坐着绝对不躺着、靠着。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于遵素

受访者供图

编辑刘艳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