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陈师傅的康复之路从脑梗死到支架手术的成功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去哪家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01病例基本情况和诊疗过程

?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陈师傅,男性,63岁,退休工人。他于年12月26日入院,初诊时自诉在入院前两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发作时伴有行走不稳,并多次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患者否认有黑曚、复视、视物旋转、发热、寒战、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唇舌咬伤、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医院接受治疗并进行头MRI检查后,确诊为双侧顶叶脑梗死,同时发现双侧额叶、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存在散在腔隙性脑梗死及缺血灶。经过10天的治疗,患者头晕症状仍未缓解,因此转诊至我院,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接受进一步诊治。

患者自发病以来,意识一直保持清醒,精神状态稍差,食欲和大小便均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他长期患有高血压病史,具体服药情况不详。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记录,退休前有0多年的吸烟和饮酒史。

体格检查显示,患者意识清楚,语言清晰,眼球运动正常,无眼震现象。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其他各项检查也未发现明显异常。

综上所述,陈师傅被诊断为双侧顶叶脑梗死,并伴有其他部位的腔隙性脑梗死及缺血灶。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患者目前的情况稳定,但头晕症状仍需进一步治疗。

?诊疗过程

医院接受治疗并进行头MRI检查后,确诊为双侧顶叶脑梗死,同时发现双侧额叶、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存在散在腔隙性脑梗死及缺血灶。经过10天的治疗,患者头晕症状仍未缓解,因此转诊至我院,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接受进一步诊治。

患者在神经内科接受进一步治疗,在此期间计划进行DSA造影以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02辅助检查与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结果

年12月27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以及原发性ST-T改变。颅脑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揭示左侧顶叶存在软化灶,并伴有胶质增生。此外,还发现腔隙性脑梗死、缺血灶,但DWI未见弥散受限征象。同时,脑白质存在脱髓鞘改变。胸部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显示右肺上叶有少许炎症,双肺间质性改变,双肺气肿并肺大疱形成。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存在实性结节,分类为Lung-RADS3类,而双肺其他散在结节分类为Lung-RADS2类。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出现硬化。此外,左侧第肋和胸椎出现退行性变。心脏彩超显示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三尖瓣少量反流,以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治疗方案与手术过程

经过详细检查和评估,患者陈师傅被诊断为双侧顶叶脑梗死,并伴有其他部位的腔隙性脑梗死及缺血灶。目前,患者的情况稳定,但头晕症状仍需进一步治疗。

年12月27日,进行了术前讨论,并计划进行DSA造影。根据术前诊断,患者陈师傅面临的主要诊断为脑梗死和高血压病。鉴于患者存在高血压、吸烟等心脑血管病风险因素,以及此前在外院头MRI检查中发现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及缺血灶,进一步进行了CTA检查,揭示了左侧颈内动脉的复杂病变,包括C1混合斑块、C1-管腔闭塞以及C6钙化斑块导致的轻度管腔狭窄。在年12月27日我院的头颅MRI检查中,我们观察到左侧顶叶已形成软化灶并伴有胶质增生,同时存在腔隙性脑梗死、缺血灶,但DWI未显示弥散受限。

术后,患者的安全返回病房。年1月3日,为患者实施了选择性脑血管造影联合经皮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过程中,患者采取平卧位,经过常规消毒和铺巾后,我们在其右侧肘关节处穿刺右侧股动脉,并成功置入了8F动脉鞘。通过造影,我们确认了右侧椎动脉起始部存在重度狭窄。经过介入治疗后,右椎动脉起始部未见狭窄迹象,造影显示支架位置稳固且状态良好。

03术后恢复及神经内科角色

?术后恢复情况

支架植入后,右椎动脉起始部未见狭窄迹象,造影显示支架位置稳固且状态良好。术后,患者未再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或口齿不清等不适症状。患者神志清晰,精神、食欲和睡眠状况均良好。穿刺部位无红肿、压痛或皮下淤血现象。患者于年1月6日病情好转后出院。

?神经内科的治疗优势

神经内科的介入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够完成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为患者提供坚实的保障。在脑动脉狭窄的治疗上,运用独特的介入技术,如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有效地解决颈动脉狭窄问题,保障患者的脑部血运。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依赖于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更体现了神经内科在脑动脉狭窄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