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ICU病房运行几天了,大家都在收治患者的同时尽可能快地熟悉病房环境和各种工作流程,整个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接完班不久,我们收到指挥部通知,有两个90多岁的老人要送来,基础情况不太好,要做好准备!
还好我们上一班的战友已预留了一个双人间、在护士站附近,床单元也已经备好。我们再一次检查床单元,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
很快患者就被送来了,是两个90岁的老奶奶。一个双目失明,但行动能力还行,我们本想把她抱到床上,但老奶奶执意要自己上床.在我们的搀扶下,她慢慢转移到了病床上,检测其生命体征,比较平稳。
另一个老奶奶情况不好,有脑梗死后遗症、肢体偏瘫、老年痴呆,我们小心地把她抱到病床上,先测了指脉氧,只有78%!情况紧急,立即给她吸上氧气,接上心电监护。可能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再加上缺氧,老奶奶情绪很激动。我们耐心地安抚她,慢慢地,她的指脉氧上升到了98%,情绪较之前也平稳了下来。此时,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正摸索着要下床!怕她摔着,我迅速跑过去扶住她,问她有什么需要,原来老奶奶想要下床小便。我跟她说可以在床上放个便盆,但老奶奶很倔强,说自己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腿脚没事,脑壳不昏,执意要下床解决。
扶着她下了床,她便不让我们扶了,让我们给她指引一下厕所的位置,说自己摸索着去,去一次就明白怎么走了,不想麻烦我们。
看着这样一个老奶奶,内心很是触动,患者这么配合和自律,国家也投入了这么大的精力,我们再累也是值得的!下了班已是凌晨以后,在忙碌中迎来了自己的33岁,人生能有几个这么值得纪念的日子。接连不断收到大家祝福,我很开心,晚上酒店还专门送来一大份西红柿鸡蛋面,这是我的最爱!谢谢黄冈人民的贴心和照顾,这个生日很温暖!——2月21日济医附院张瑞升记于湖北黄冈
自大年初一离开家,到大年初四来到湖北黄冈,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25天。从最初的迷茫,到现在可以快速地穿好防护服、从容不迫地工作。从来到湖北练习防护用品的穿脱,到进入疑似病房的接诊;从疑似病房转战普通确诊患者的治疗护理,再到重症患者的护理,每一位队员都拼尽全力,我也会继续努力,将自己的专业留在湖北,带给身边的战友。伴随着黄冈大别山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我所在的病区改编为18张床的监护病房。在工作中,我得到组长及组员的信任,发挥自己的个人专业优势,担任小组呼吸治疗及仪器设备的培训工作。
工作之余,我将各种新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观察要点传授给身边的战友。在我科室刘晓伟副主任的带领下,我们顺利开展血液净化治疗,厚重防护服加上三层手套,深静脉置管可一次穿刺成功,身边的队友以及湖南的友邦们向我竖起大拇指。
上机仅仅是个开始,刘主任还将后续电解质的使用、监测,抗凝剂的使用详细的交代给了我们,济医附院人的严谨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家的工作都进入了熟练期,省队、小分队、小组间不断相互提醒,每一次进入到病区队员间的检查也更加严格,“你这里还不行”、“你的护目镜还要重新戴一下”……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济医附院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从组织报名,到出发前的培训,出发后一条条问候的信息,每天担心我们的物资、生活、工作,我们时刻感受到院领导及同仁们的关心,在此对家人们说一声谢谢,感谢有您们的支持让我们能安心在前线作战。
带着这份嘱托,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防护,顺利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2月21日济医附院乔聪聪记于湖北黄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唐首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