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一般情况下,“高龄”预示着高风险,在手术中尤其如此。对于88岁的李大伯来说,检查出胃癌后不得不考虑手术的必要性——选择保守治疗,晚年的生活质量也会严重降低;选择手术,因为合并基础疾病多、高龄等因素,风险不小。
“我扛过枪、趟过鸭绿江,不信抗不过一场手术!”倔强的李大伯不肯放弃,家人也是如此。多方打听,他们来到中国科医院(医院)胃外科。
88岁老人查出胃癌
是否手术抉择艰难
近十年,李大伯一直住在养老院中,每年的常规体检都没有落下。今年体检,他被发现大便隐血。进一步肠镜和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贲门口有占位病灶,直径1cm左右,活检发现有癌变。
浙江省胃癌诊治领域学科带头人、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教授介绍,贲门位于胃和食管的交界处,此部分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像李大伯这样的贲门腺癌,传统的手术方案是开腹或者腹腔镜下贲门癌全胃切除。不过,全胃切除虽然可以彻底切除恶性肿瘤,但副作用不容小觑。
程向东教授表示,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胃食管反流,发生率超过70%。“喉咙刺痛、恶心、没有食欲、不能躺下……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来看,严重的胃食管反流患者甚至觉得生不如死,非常痛苦。”他说,“而且失去一个器官,对患者心理上的打击也是很大的。”
医院胃外科副主任徐志远也表示,全胃切除后,需要把食管直接与小肠连接,而小肠受肠系膜所限,无法过长拉伸,如果肿块所处位置较高,还会带来胃部重建困难的问题。
除了技术上的难关和副作用,李大伯的情况更为棘手。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李大伯看起来依旧很高大,体重有斤,还有十多年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高脂血症、颈动脉硬化、痛风……给这样的高龄老人做手术,对医生的技术、医院的综合实力都提出了超高的要求。
在肚子里画个“长颈鹿”
手术后顾之忧得以解决
近几年来,随着对胃癌研究的深入,医院逐步开展以保留功能为主要目的的近端胃切除术。但是,由于失去了贲门这个阻止食物向上反流的“单向开关”,近端胃切除术后普遍存在反流的问题依旧难以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程向东教授在年创造性地提出了近端胃切除的“Giraffe(长颈鹿)重建术”——切除近端胃后,在残胃大弯保留长12厘米,宽4厘米的管状胃,同时,在小弯侧裁剪出His角和假胃底。值得注意的是,His角与食管、管状胃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5厘米,His角和这段大于5厘米的管状胃形成双重抗反流机制,以此尽可能达到减少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反流症状的目的。
由于术后的残胃形状看起来像一只长颈鹿,长长的“脖子”部分便是连接His角与食管残胃吻合口的管状胃。因此,该重建术被命名为“Giraffe重建术”。
到目前为止,医院已开展60多台“Giraffe重建术”,在术后复查中,患者基本没有出现反流的情况,食物通过非常顺畅,营养状况也较好。这一技术也得到了国内、国际许多专家的高度认可。
经过综合评估,李大伯的情况非常适合Giraffe重建术,不仅可以切除病灶,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副作用少,对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保障。
11月19日,由程向东教授主刀顺利为李大伯实施了Giraffe重建手术。术后,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精细而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半个月,李大伯完全恢复,出院回家。
高龄不再是手术的禁忌
这些做法聚焦精准诊疗
出院前,医院送上了锦旗,以此感谢医护人员对他的帮助。“没想到,我这样年纪的人还有手术治愈癌症的机会,更没想到恢复得还这么快!”李大伯激动地对主管医生说道,还要求医护人员和他合影留念。
程向东教授认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生临床经验的增加和围手术期护理的完善,高龄已经不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
“尤其是对早期的高龄癌症患者,耐受不住放化疗,手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他说,高龄可能存在一些危险因素的指标,如有基础疾病或身体机能差,这些因素会增加手术风险,并显著降低预期寿命,但不能因此而放弃治疗的机会。
他认为,对于高龄、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精准而专业的术前评估,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手术方案非常重要,这得益于多学科诊疗(MDT)方式的推广。
如今,在医院MDT已经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通过MDT“量体裁衣”,获得了个体化、综合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不仅如此,为了能让患者得到最合适、最规范的治疗,医院开始进行亚专科细分,胃肿医院学科精细化建设的一大步。
程向东教授认为,医院的扩大,床位的增加、专业的细化,传统意义上讲的一个大外科、大内科已经难以涵盖所有的病种,而亚专科的建设,能够集中优势,让医生聚焦在一个病种上进行技术和科研的突破,病人也能获得更为专业精细的治疗,成为最终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