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包拯的“良心发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中国论文
原以为包拯铁面无私,是百分之百的“马列主义”,看豫剧《秦香莲》后,才知道并非如此。他在依法处理杀妻灭子且有欺君之罪的陈世美时,面临着皇太后的阻挠和恐吓,也曾犹豫彷徨,并拿出几锭纹银给秦香莲,想让其一走了事。谁知这位弱女子不领情,义愤填庸地哭诉道:“原以为包青天明镜高悬,竟原来是官官相卫,码头相连;罢,罢,罢,二百两纹银我不要,屈死再也不喊冤!”
此时此刻,秦香莲的哭诉如尖刀一般撕裂了包拯的心灵,痛苦万分之后而“良心发现”;于是,他破釜沉舟,把乌纱帽一摘,大喊一声:“开铡!”
这一声,终于让司法公正的旗帜高高飘扬!
这一声,也终于让“包青天”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其实,善恶只在一瞬间,重要的在于选择。如果包拯选择了徇私枉法,那历史恐怕要改写了,包拯也就不成为其“包拯”了;可贵的是,在关键时刻他能够“良心发现”,忠实履行了一个父母官的神圣职责!由此可见,“良心发现”是一个人能够分辨是非的生动体现,是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显著标志;对包拯这样盼“父母官”而言,它更是鞭策自己抛弃杂念,赴汤蹈火,为百姓伸张正义的最高境界。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冢卖红薯。”如今,“父母官”称谓已演绎为成“人民公仆”,而公仆的工资是纳税人的,或者说是人民群众养活了他们;因此,更应该像包拯一样,在其位谋其*,时时“良心发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能做到这一点的干部才是*的好干部,群众才拥护他。孔繁森扎根高原,甘于吃苦,为藏族群众排忧解难,是因为“良心发现”;任长霞一身正气,无所畏惧,铲除邪恶,为民除害,是因为“良心发现”。
人民的好法官郑冰美、王宝胜不接受贿赂,不被说情而动,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同样,也是因为“良心发现”。之前,他们肯定也像包拯那样面临着冷雨酷霜,甚至要付出献血和生命的严峻考验。当然,他们如果退却的话,绝对会仕途平稳,而荣华富贵、金杯美酒和天伦之乐也就垂手可得;然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为官―任,造福一方”时代重托时,禁不住“良心发现”,义无反顾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选择了牺牲和奉献;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竭尽驽钝,负重奋进,自强不息!
“为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包拯何以在百姓中有口皆碑,流传千古?固然有戏剧文学作品大肆渲染和宣传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在“良心发现”之后,不畏权贵,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实现的司法公平,反映了黎民百姓的心声。同样,焦裕禄、孔繁森、史来贺、任长霞为什么在身后有那么多人送葬,人民的好法官郑冰美、王宝胜等为什么被人民所敬佩,所喜爱,最关键的是在他们“良心发现”之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自然,有高山就有平地,有香花就有*草,有英雄就有小丑。走笔至此,忽然想起秦桧、严嵩、汪精卫;也想起胡长清、程开杰、蒋艳萍等腐败分子(他们的后面还可以缀上一连串的名字),不知道这些人在阴曹地府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会后悔莫及?不过,作古的已经作古,再谴责他们似乎有点“雨后送伞”的滋味;那么,对于活着的人们(特别是那些人民公仆)就得提个醒:当自己面临着得与失,名和利,正义和邪恶的选择时,也能够“良心发现”,把民族的安危,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倘如此,则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百姓安居乐业而喜洋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