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何脑梗多发医生40岁后,吃饭这一恶习 [复制链接]

1#

中风(脑卒)是我国心血管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复发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发病率均较高。再加上寒冷的冬季气温,许多心血管病人整天“神经紧张”。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大部分患者是后者——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

我国每12秒就有1人发生脑梗,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脑梗,在脑梗患者中二次发作的概率高达40%……

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副主任谢慧芳教授说:“猖獗的脑梗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特别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他们是脑梗的高风险人群,应该多加注意。”

如果你想预防脑梗,必须抓住“根本原因”,从纠正坏习惯开始。

患者刘梅(化名),48岁。据病人描述,自40多岁起,她就一直感到头晕、恶心。那天早上,刘女士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左臂麻木无力,医院。

影片显示刘梅有轻度脑梗。在检查了四项血脂后,发现刘梅的血脂高达8.7。刘梅自己愣愣地瞪着眼睛:“我明明好好的,怎么会脑梗呢?”

在医生与她沟通后,找到了刘梅脑梗的主要原因。

40岁后,吃饭这一“恶习”,加速脑梗到来,有的赶紧改

这个坏习惯叫做“葛优瘫”。

原来,刘梅每天吃饭后,都会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有时她会看整个下午的电视都懒得动。

进食后不建议长时间坐卧。这个时候,身体的消化缓慢,大量的能量在体内积累。体内多余的能量无法充分利用,从而导致血脂升高,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最好是饭后稍微活动一下,比如洗碗瓢盆,或者干脆走一走,走一走,保证每天的锻炼时间最好不少于30分钟。

目前,根据中国心血管疾病数据,血脂异常患者已超过4亿人,相当于每个家庭至少有1名高脂血症患者。中老年人群仍是高脂血症的主力*。

高脂血症已严重威胁到40~70岁人群的健康。

长期高脂血症会诱发多种疾病的出现,加速血管硬化和老化,滋生血凝块的形成。许多重大心血管疾病,如脑死、心肌梗塞和猝死,都是由高脂血症“助力”的。

在生活中,这三个减脂技巧可能比更多的锻炼更有用

1.少生气

愤怒是最有害的血管的习惯,很多疾病都是“气”,人在愤怒时,心脏负荷会突然增加,影响脂质在体内的正常代谢,使血脂和血压同时增高,对于老年人来说,生气尤其危险。

2.多补充降脂物质

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不仅可以补充组织液,还有助于稀释血液,加速气血循环。高血脂的人可以在饮水时加入小麦西维e,富含麦芽硒、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物质,对血管有良好的维护作用。

其中,硒能修复受损细胞,溶解部分血管壁硬化的疤痕,提高血管收缩的弹性,有助于身体的自我调节;维生素e能抑制血管细胞衰老,帮助加速物质运输,促进气血畅通,减少血管梗塞的风险。

3.少吃油

中国的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油不超过45毫升,植物油稍好一些,但也不建议太多。油的摄入会直接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高脂血症、血管梗塞、血脂增厚等风险,不利于健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